红旗渠畔的沉思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表时间: 2015-06-05 【字号:

        我们有幸,一次次亲吻历史;历史有幸,一次次亲历伟大! ——引子

  凡来过林州的人,无不被红旗渠的壮举所打动。记得幼时看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就是风靡全国的《红旗渠》,飘扬的红旗、干劲十足的人们,人定胜天的口号,人山人海的场面……这些令人感动得热血沸腾的样子已经定格在自己的心底。所以当我真的走进这凝聚着太多历史色彩的庞大水利工程时,感觉是来朝拜的,就像朝拜一座巨大的精神家园,虔诚之心难以言表。

  这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20世纪60年代,地球上增添了一条蓝色飘带,太行山上出现了一条人工天河。这是红旗渠纪念馆前言里的文字。纪念馆迎门是一座雕塑,有些寒酸,由于经历过风雨的洗涤,用铁锤、钢钎、雄鹰组成的造型已呈灰白色。正是这略带凄凉的色调,让人头脑里立即闪现出原始的工具、艰辛的岁月,普通的百姓以雄鹰般搏击长空、战天斗地的气概,翱翔在人类文明的高山之上。

  水是生命之源。上个世纪60年代的林县百姓最大的理想是能喝上水。因为缺水,全县一半以上的人力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运水;因水贵如油,当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脸;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去山区视察因倒掉洗过手的水被老汉骂是败家子……

  一碗水深深地打动了杨贵。那时他只有32岁,正值风华正茂、富有激情的年龄。经过反复考察,以杨贵为首的县委一班人决定举全县之力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把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林县,彻底甩掉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的帽子。于是,30万大军进驻太行,红旗飘满大大小小的山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定胜天战胜自然誓将山河重安排脚踢太行让开路,手牵漳河回家乡”……时光沉淀下来的标语还挂在墙上。看着一幅幅目光坚毅、表情坚定、挥汗如雨的人物照片,我感到陡然走进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了那如火如荼的年代。

  纪念馆坐落在红旗渠主干渠末端的分水岭,建在红旗渠河道上。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人们劈山开岭,凿洞架桥……经过十年鏖战,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34个,修渡槽150座,挖砌土石方1604万立方,修渠总长度达1500公里。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从1万亩的水浇地扩大到60万亩,一举摘掉了缺水贫水的帽子,这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人间奇迹!

  还是说说分水岭吧。红旗渠由主干渠、支干渠和若干个小支渠组成,就像人体纵横交错的血管。分水岭以上为主干渠,也就是引水干渠,分水岭以下是支干渠,支干渠为三条,支干渠下面又有若干支流,支流上还有若干个水库,当地人称之为长藤结瓜。还有若干个水电站,遍布于水渠之上。讲解员面带自豪地说,红旗渠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百姓吃水难的历史,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水,就有了树,植被就茂盛,有了好的植被,雨水就多了起来,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大系统。

  进入第五展室,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在修渠过程中,有81人牺牲。爹死了,13岁的张满江又被母亲动员上了工地。不谙世事的他一脸茫然,这苦涩的茫然定格在照片上。27岁的技术员吴祖太为了修渠一再推迟婚期,至死他都没有享受到洞房花烛的喜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董桃周、任羊成、岳松栋、常根虎、吕伏明、秦永禄、路银、王师存……一个个名字像砖石一样普通,但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在那饥馑的年月,在那水瘦山寒的冬日,打通青年洞的300名男子汉,每天仅有三两口粮,他们靠着山上的野果、河里的水草充饥,硬是提前把大山钻透。寒流滚滚铸斗志,狂风飞雪无阻挡。大山肚里春潮涌,喜迎太行山花放。这是当年留在洞内岩壁上的诗作,这些饱含激情和热血的文字,折射出苦中有乐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再大的困苦也会战无不胜。

  我停留在一张照片前询问解说员:干活的人吃不饱,可为什么照片上这些姑娘还胖胖的,水灵得很?

  她们这不是胖,而是因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解说员表情严肃地向我解释,我刚要轻松一点的心又沉重下来。从一幅幅照片上可以看出,一部红旗渠的历史就是一部喋血饮水的历史,是一部生命严重透支的历史。还是用一组数字说明问题吧:整个红旗渠工程共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4%,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巨大的工程、少许的资金,靠的是全县百姓的义务奉献。修渠工时达8000万个,这么庞大的工程,全部是干部群众的无私付出。红旗渠工程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难怪中央纪委把其作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呢,看来是有深意的。

  离开纪念馆,我们乘索道上山。从空中向下望去,在崇山峻岭中,一条墨绿色的玉带立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红旗渠!站在山头俯瞰着,越发感到她的壮观,她的柔美,还有她那与大山融为一体的气势。因为有了她,大山才冲破千古的寂寞;因为有了她,这鸡鸣闻三省的地方才敞开胸怀走向了世界。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工程。望着穿洞东去的清澈的滚滚河水,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当年那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汉子们。他们大多早已故去,少数还健在。他们如同大山肌肤上黄褐色的石头一样,默默地支撑着、奉献着,从来都无怨无悔,他们早已与大山融为一体,大山见证了属于他们的青春之歌。

  多想把红旗渠从头看到尾呀!我恋恋不舍地对她望了又望,可因来去匆匆不得不留有遗憾。抬头望,一抹灿烂的秋阳正从天上倾泻下来,远山近岭显得格外磅礴秀美。这磅礴秀美的大好河山多像中华民族的性格呀:困难面前不弯腰、风雨来了不退缩,愈挫愈奋,有着一往无前、剽悍顽强的生命力,书写着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李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