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工作简报2007第27期

来源: 发表时间: 2007-11-26 【字号:

以人为本    关注弱势
漯河市扎实推进全国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创建工作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抢抓长江新里程计划假肢装配项目这一机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关怀民生,关注弱势群体,扎实推进全国下肢缺肢无障碍市创建工作。“十五”期间,该市免费为本市下肢缺肢者安装假肢312例;为周口、驻马店、开封、信阳等市安装231例,减免费用100多万元。今年,筛选出本市适合安装假肢的残疾人共有873人,已安装175例,安装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以后对每年新增适合安装的缺肢者,发现一例安装一例。假肢装配项目的实施,免费使残疾人重新站立了起来,回到了社会主流,受到了广大残疾群众的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中国残联、省残联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漯河市被定为“全国下肢缺肢者无障碍试点市”。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三个落实,保障创建工作基础到位
    (一)组织落实。一是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组长的漯河市创建“全国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民政、卫生、财政、交通、残联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层包干;定期召开项目工作汇报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了漯河市创建“全国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质量监督和指导。
    (二)责任落实。一是相继制定了《漯河市创建“全国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实施方案》、《漯河市创建“全国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病源筛查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明确了任务目标、措施、经费来源及各相关部门职责。二是将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与各县区及市直13个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创建任务,明确创建责任。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出台相关政策。
    (三)资金落实。一是积极争取长江新里程计划假肢装配项目的援助,已争取到价值1000万元的假肢材料。二是各级政府从当地财政中给予经费匹配。三是从社会捐助、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福利彩票中安排一定资金。今年该市已落实配套资金250万元。
    二、紧扣三个关键,促进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一)抓好宣传关。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编制宣传资料、传播预防残疾基本知识,教育残疾人及其亲友正确认识残疾的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宣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全社会弘扬李嘉诚先生“助无助者”崇高精神,形成“扶残助残”新风尚,达到站立一人,造福一家,安定一方的社会效果。今年以来该市已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
    (二)抓好病源筛查关。在对各县区残联主管领导和筛查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结合该市实际,在全市开展了“拉网式”贫困下肢缺肢者病源筛查。各县区残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彻底调查贫困下肢缺肢者致残原因,家庭经济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摸清底数。将需要安装普及型假肢的残疾人进行安装前筛查,筛选出适合者,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录入数据库,统一管理。
    (三)抓好安装关。2001年该市成立了长江普及型假肢装配站,内设接诊室、取型室、修型室、打磨室、步态训练室等科室;购置了台钻、台钳、打磨机等必备工具设备;定期聘请假肢行业专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技术质量监督指导。择优选择假肢零部件、辅助材料。由专人负责安装假肢的装配质量,使受助者满意,确保了安装一例,成功一例。
    三、完善三个机制,实现创建工作科学长效
    (一)完善装配人员培训机制。每年举办2期专业知识培训班,对各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康复训练、心理康复咨询、辅助器具使用、服务转介、环境改造等基本知识。对已培训的假肢装配技师进行再提高培训,加强对新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各类假肢装配技术。取得面向社会服务的资质,形成具有较高水平、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假肢安装专业人才队伍。
    (二)完善全面康复机制。一是建立网络。成立以市、县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为主,市、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为资源中心,社区残疾人组织为基础的残疾人康复网络,指导残疾人进行功能训练,在县以上综合服务设施内设立残疾者功能训练专用场所。二是转介服务。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转介服务系统,为残疾人提供就近方便、科学正确的服务。三是社会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及周边资源,为缺肢者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咨询、心理疏导、接受教育、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无障碍环境提供等综合系统服务,提高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完善肢体残疾预防机制。一是明确对象。有关疾病意外伤害(高空作业、幼儿、学生、疾病易发人群、有害作业、司机)人群为重点预防对象。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协调卫生部门对截肢疾病易发人群进行专业指导并建立档案,定期随访。并对野外作业、有害作业、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基本自救和救护常识,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公安、交通部门积极宣传交通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司机、学生、幼儿等加强宣传教育,防止交通事故,减少残疾发生。三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对残疾人工作者、医务人员,尤其是骨科医生和急救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正确掌握肢体操作的防护、截肢的时机和截肢部位,减少截肢;确需截肢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术后假肢装配需要,正确开具假肢装配处方,并及时将术后缺肢者转介到康复和假肢装配机构。四是做好康复训练工作。康复专业工作人员,针对缺肢者装配假肢后进行功能训练与康复服务,尽最大可能补偿其功能,预防和减少功能障碍。

(漯河市府办)

我省参加2007年第十二届世界夏季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绩优异

    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7年10月2日至11日在我国上海市隆重举行。这届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夏季特奥会第一次在亚洲及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前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世界残疾人体育盛会。我国组团参加本届特奥会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对于展现我国特奥运动的发展水平,展示我国为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我省郑州、洛阳市6所培智学校和辅读学校的26名特奥运动员、6名教练员和1名工作人员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滚球、垒球、自行车6个项目的比赛。26名特奥运动员发扬“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特奥精神,在各个比赛项目中取得了金牌18枚、银牌15枚、铜牌8枚的佳绩,并有15名特奥运动员、2名教练员分别获得中国代表团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称号,为我省争得了荣誉,为中国代表团做出了贡献。
    我省参加第十二届世界特奥会取得的优异成绩是省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也是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智障运动员生活自理能力差,大部分运动员没有出过远门,他们的生活和安全让省领导和省残联领导非常关注。在集训和比赛期间,刘新民副省长、王梦飞副秘书长和省残联理事长陈砚秋同志经常询问运动员集训情况并到赛场和运动员驻地看望、慰问,对运动员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对运动员倾注了无限爱心,在生活上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赛场和驻地,经常可以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省特奥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向世界展现了我省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形象,推进了我国及我省特奥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增进了国际友谊,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诚实、善良、团结、协作的河南人形象。

(宣文部)

 南阳市残联资助2007级贫困残疾大学生

    日前,南阳市残联在南阳医专举行隆重仪式,为25名2007级南阳籍贫困残疾大学生每人发放了2000元的助学金。仪式由市残联理事长李保江主持,副理事长唐圣敬宣读资助决定,主管副市长李建豫出席仪式并讲话。
    本次活动是市残联向社会承诺办好八件实事的其中一件,体现了残联以残疾人为本,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根本宗旨,受到李建豫副市长的高度赞扬,她说:“市残联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些资金,对部分贫困残疾大学生进行资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做法值得在全社会大力倡导。”
    受助残疾学生代表赵清洋在仪式上发言,他激动地说:“我们身体上的缺陷,是我们个人和家庭的不幸,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出生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社会没有歧视我们。”他表示:一定要以身残志坚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以优异成绩报答党和政府,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南阳市残联  杨鹏兴  王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