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工作简报2006第40期

来源: 发表时间: 2006-11-29 【字号:

我省参加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成绩突出

        由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共同举办的“2005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近日揭晓,我省选送的15件参评作品共获得一等奖1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5件和优秀奖4件,同时,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山西共5省荣获地方组织奖。

        本届评选活动中央新闻媒体和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共报送文字、广播、电视类作品506件。评选委员会组织了30多名新闻界资深评委对报送作品进行了认真筛选、评审。经初评、复评和定评三级严格审评,产生获奖作品。我省选送的《洛阳晚报》记者舒侠采写的《他们是苦难的超越者》获得文字评论类一等奖,作品通过分析某高薪企业残疾职工的就业状况,进一步阐明残疾人需要的是对他们生命和尊严的尊重,文章视角敏锐、语言简洁、有理有情、剖析深刻,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河南电视台记者毕雪燕、郭再杰采编的《王国胜:一个挺直了腰板的“驼人”》、郑州日报记者雷卫东等采写的《残疾人洗澡呼唤“无障碍"》、天中晚报记者张朝的作品《独臂少年的乒乓球梦》、洛阳日报记者赵朝军的作品《河南女队喜获亚军》等4件作品获得二等奖;河南日报记者李旭兵、陈伟采写的《徐光春称赞:“他们创造了完美的艺术”》、商丘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玲等采编的《胜利和超楠的故事》、平顶山经济广播电台记者文俊丽采编的《乡村义务投递员》、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梨山采编的《村委会选举聋哑人投上神圣一票》、郑州电视台记者许保森等采编的《活出生命的精彩》等5件作品获得三等奖;许昌晨报记者采写的《情系残疾人》等4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宣文部)

 

 信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现场会在淮滨召开

         11月24日,信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现场会在淮滨县淮河饭店会议室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贯彻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审工作精神,学习淮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信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全面发展。会上,淮滨县委副书记张绪友首先致了欢迎词,县残联理事长史玉萍就淮滨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了经验介绍。会议还组织观摩了淮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谷堆乡残疾人康复工作,大家看到了淮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在组织建设、康复训练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会议期间,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淮滨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残联理事长马祖存全面分析了“十五”期间信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并对今后信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布署。马祖存在讲话中说,淮滨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扬新时期的淮滨精神,上下一心,共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五”期间,淮滨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并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和省政府残工委评为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残联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大家要借鉴淮滨的经验和做法,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有利时机,真正把康复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永恒主题予以全面推进,开创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新局面。

(淮滨县残联)

 发展残疾人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

         驻马店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有830万人,其中残疾人56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十五”期间,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扶持1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了贫困,2.9万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部分残疾人的贫困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保障;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残疾人参与社会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建设残疾人小康生活的任务尤为繁重。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维护和保障困难人群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残疾人生活改善、精神富足,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关心残疾人生活,关注残疾人发展,关爱残疾人成长,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政府是社会事业的管理者,负有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应当利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进行调解。承担起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主导作用,把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等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好残疾人工作,仍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关系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解决好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利用社会助残资源。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构成的复杂性,分布的普遍性,需求的多样性,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性,涉及工作领域的广泛性,决定了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推动、社会动员、典型示范,逐步形成帮扶残疾人的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化新格局。

        三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各级残联作为广大残疾人共同利益的代表组织,始终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大力弘扬“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精神,肩负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的光荣使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各级残联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立足基层开展工作,充分掌握残疾人的状况,及时了解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要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的呼声,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做好相关工作,处理相关事务;要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广泛动员、积极呼吁社会各界为贫困残疾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真正把残联组织建设成为“残疾人之家”。

        四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强化参与意识,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鼓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敢于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勇于在奋斗中成长进步,乐于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要鼓励残疾人发扬勤奋学习、不怕吃苦、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素质,挖掘潜能,发挥特长,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中,为建设和谐家园贡献力量。

        五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把改善残疾人群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驻马店市农村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90%,我们在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安排经费投入时,充分考虑了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困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助和农村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力度。

(中共驻马店市委副书记 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