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折翼天使”明天的希望

来源: 济源市残联 发表时间: 2021-09-13 【字号:

图为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班现场

图为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班现场

图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现场

图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现场

       作为一名残障儿童林林的家长,敏艳(化名)曾对未来的生活不抱希望,甚至迷茫、绝望。但现在,从敏艳轻快的语气中,分明可以感受到她重新点燃的对生活所怀揣的热情。

        “过去,他就只能趴在地上一点点往前爬。”只要看到林林这个样子,敏艳就觉得,“天都是灰的,也不愿意多谈论”。从王屋的家到市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这条康复之路,敏艳陪伴林林走了六年。

        从爬到行走再到奔跑,伴随着林林的明显好转,敏艳也从拒绝沟通完成了善于分享的转变。潜在的变化的是,原先所有的“凑合”也逐渐转变成现在的“讲究”。

        森森(化名),双耳失聪,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他申请国家“启聪”项目,植入人工耳蜗。经过一年多的康复,现在森森已经能背着小书包,进入正常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了。

每一名残疾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修复“折翼”,拯救天使,成为济源残联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而林林和森森的慢慢康复之路也成为济源残疾儿童救助的缩影。

        “搭建健康平台、出台制度保障、让每个残疾儿童的梦想开花”

        残疾儿童康复具有抢救性,0-6岁是康复黄金期,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如今,在济源,0-6岁低视力、听力、智力、肢体(脑瘫)和自闭症儿童以及7-14岁残疾儿童实现基本康复救助服务全覆盖,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实现应助尽助、应救尽救。

        面对残疾儿童,从“项目型”的限量救助到“制度型”保障救助,济源残联一直孜孜以求默默努力着。

        2012年,济源发布《济源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实施方案》(济政办〔2012〕105号)),确定了0至6岁儿童发现一例、筛查一例、确诊一例、救治一例,实现了0-6岁儿童的全覆盖。可以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走在了本省其他地市的前列。

        然而,受困于济源没有康复机构,家长需要在济源和郑州之间往返奔波。大笔的花销更是让残疾儿童的家长“望而却步”。

        2014年,济源康复服务中心大楼建成。紧跟着,康复医院定点康复机构、妇幼保健院脑瘫定点康复机构、人民医院肢体矫治手术定点医院、卫校低视力矫正定点康复机构……一系列康复平台的搭建为残疾儿童带来了“福音”。

        康复,意味着生命的重建。为推动制度出台,济源残联与财政、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单位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共同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助力、发力。

        2019年,济源发布《济源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济政〔2019〕8号),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济源残疾儿童救助年龄扩大至14岁;二是0至6岁的智障、脑瘫、自闭症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让家长实现了“在住院和门诊间自由选择”,实现康复方式的多样化,人性化和灵活性,为广大患儿家庭提供极大的便利。

        “多措并举、加大宣传,不让一个残疾儿童因不了解政策而失去救治的机会”

         如何从源头实现残疾儿童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目标,有力地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效果呢?

        政策靶向宣传。济源残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救助政策广泛宣传,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示范区疑似残疾儿童信息报送和政策宣传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强化对特定人群的政策宣传和疑似残疾儿童的普查工作。

        创新采取三级随报方式。济源残联通过市、镇、村三级常态化工作随报的方式,随发现、随筛查、随认定、随救助,确保发现一个、评估一个、救助一个,残疾儿童可以随时进入康复定点机构,没有时限要求,全覆盖救助。

        实施精准化识别机制。按照《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进行精准化管理的通知》要求,济源残联上半年开展了3次疑似发育异常的儿童筛查评估活动。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济源共完成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51名,其中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04名,7-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7名。

        “软件硬件双手抓,推动康复质量不断提升”

        为保障和提高康复水平,济源残联长期与郑大三附院和省中医院一附院建立技术联盟,邀请省级机构专业人员最少每两个月到康复定点机构进行查房、授课、实地指导实践,实施传、帮、带,确保疑似患儿的障碍类别评定准确,康复治疗方案合理、调整及时。同时,指导定点机构逐步增添新设施、新治疗项目;推广新理念、新技术。

        今年以来,济源残联共举办4期康复技术培训班(分别是残疾儿童语言障碍、脑瘫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康复技术培训班)。郑州蓝鲸贝音语言训练中心,郑大三附院、河南中医院大学一附院的专家均受邀为康复定点机构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开展培训。康复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林林在这里康复训练,早上送来,晚上接走。康复不花钱,中午还提供午餐,跟上幼儿园一样。”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林林状况越来越好,甚至可以拿着手机玩游戏,看到这一幕,敏艳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而森森也和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一起学习,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