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分类培训残疾人 长了本事好就业(民生调查·关爱残疾人②)

来源: 河南省残联 发表时间: 2018-06-19 【字号:

 

                     成都武侯区通过职业重建,提供系统的专业辅导及资源支持——

  “您好,请问您到几楼?”走进成都武侯区一家大型商场的电梯,礼仪员小柳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小柳曾罹患脑瘫,但在经过训练后,已能胜任礼仪员的工作。昔日成天宅在家的她,如今不仅能领到每月3000多元的薪水,还认识了不少好朋友。

  作为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武侯区通过职业重建帮助了很多像小柳这样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武侯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重建指的是利用社会工作理念,为残疾人提供系统的专业辅导及资源支持,协助他们进入或重返职场,让他们与社会产生互动,自力更生。具体又有三种就业类型,分别为庇护性、支持性、一般性就业。

  庇护性就业

  帮助智力、精神障碍人士获得职业技能

  “你咋不动呢?别的同学干活都干得很机灵。”在武侯区武晋路的“第二人生”咖啡馆,看着其他孩子动手冲茶、煮咖啡,而罹患自闭症的小岳却迟迟不动,他的妈妈有些焦急。

  “别急,看他的表情,他是愿意学的,只是学得慢一些。”咖啡馆负责人张瑗告诉小岳妈妈,在庇护性就业环境中,不宜急躁,要认识到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很了不起。

  据介绍,庇护性就业,指的是对残疾人的一种保护性、过渡性的就业安置形式。智力、精神或肢体残疾程度较重的残疾人,往往难以通过一般途径实现常规就业,需要通过单一、重复性强的劳动,并配以生活能力训练、技能训练等,帮助其获得职业技能、逐步回归社会。

  为实现这一目的,武侯区引进助残社会组织“第二人生”咖啡馆,作为庇护性就业实训基地,培训有轻度智力、精神障碍且具备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武侯区残联负责人表示,“第二人生”咖啡馆能为智力、精神障碍残疾人提供手工制作包装盒、蛋糕烘焙和磨咖啡等训练,不仅能通过经营餐饮实现盈利,而且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了与社会沟通的平台。咖啡店收益的一部分,也将用于帮助重度智力、精神障碍残疾人。

  “蛋糕,尝尝吗?”经过两个月的庇护性就业实训后,小岳已经成为一名娴熟的蛋糕制作师和推销员。

  武侯区残联在综合服务中心开设了残疾人实训课堂,由专业康复师指导残疾人扮演服务员、迎宾员、接线员等角色,为他们融入社会做好铺垫。

  支持性就业

  先安置、后培训,并由就业辅导员陪护

  虽然说话一字一顿、不大流畅,但在工作时却表现得耐心细致——罹患自闭症的小志,被助残组织武侯区善工家园选拔出来、加以系统培训,与一家财产保险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不过,小志还不能直接单独上岗,而是需要善工家园的专业人员带领上岗。“第一个月,有老师天天陪他上班,进行密集辅导;第二个月,是每周去一次;第三个月以后,是每月去一次。”善工家园负责人介绍说,“以后他完全独立上岗,我们还会通过电话跟踪,了解他的工作情况。”

  “因为各种原因,智力、精神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就业能力极弱,成了最困难的就业群体之一。”武侯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就业愿望也往往化作失望。职业重建,就旨在对残疾人生理能力、心理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评量,并给予残疾人就业建议和指导,让他们重拾信心。

  “职业潜力开发、就业辅导等,能够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和自信心。通过就业安置,又能提高全社会特别是用工单位对残疾人的认知度和接纳度,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营造良好氛围。”善工家园负责人胡斌介绍,支持性就业在充分考虑残疾人个体能力、兴趣、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职业评估,推荐给用人单位,先安置、后培训,并由就业辅导员陪护就业,帮助其融入环境。截至目前,善工家园已培训数十名残疾人进入餐饮、保险等行业。

  一般性就业

  给予针对性训练,助其进入竞争性职场

  “终于不用每天躺在家里耗费生命了。”今年33岁的刘军,在一场意外中高位截瘫,其后一直赋闲在家。在参加了武侯区举办的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后,他进入一家电商行业的科技公司,负责网络维护工作。繁忙的工作,让他重新充实起来。

  武侯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性就业就是有相关基础能力的残疾人训练后进入竞争性职场。此前,会由职业重建团队的职业培训老师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为帮助残疾人实现一般性就业,武侯区向社会公开招聘,组建了拥有社会工作师、助理职业指导师、康复医学治疗技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执业资质的专业团队,并引进资深精神科主管医师、绘画及手工艺制作等专业人员组成服务支持团队。此外,还有保险、餐饮等多家爱心企业为职业重建学员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提升其就业质量。

  比如,浆洗街道6万多常住人口中,处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约有400名。该街道残疾人双创中心结合各类残疾人的创业、就业需求,定期举办唐卡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帮助近百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身体虽有缺憾,但通过职业重建,他们的人生依然可以精彩。”武侯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打造残疾人就业服务品牌,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

  (文中残疾人皆为化名)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