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对郑州市视障发展事业的一些建议

匿名:
2017/4/6
尊敬的残联领导: 您好! 我是来自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梁肖飞。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这封信。作为高校志愿服务社团,视障朋友是我们长期以来服务的对象,为了更好地帮助视障朋友,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并针对调研现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如果您觉得我们提出的建议可行并对郑州市视障事业的发展有帮助,那能否帮我们写一份推荐信,以便更好的推广我们的对策,也让更多的视障朋友受益。若有不足之处,也请您批评指正,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以便我们更好的改善。现将我们的对策与措施从政府、社会、志愿者组织及家庭作如下叙述。 1、政府 1.1扎实做好视障人士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加大投资促进视障人士就业   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是解决视障人士基本生活困难、加快他们经济进程的必要基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各项保障制度在对象范围、保障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促进视障人士及就业,要加大帮扶力度,努力帮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视障人士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和稳定发展集中就业。各地要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视障人士就业公示制度和按比例安排就业岗位预留制度。鼓励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集中安置视障人士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他们税收优惠。   (2)大力支持视障人士多种形式就业。各地要积极创建视障人士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引进适合视障人士的创业项目,政府出资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见习与指导,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的视障人士,免费办理个体经营优惠证。开发适合视障人士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将难以实现就业的视障人士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给予重点就业服务和援助。鼓励社会各类医疗机构按比例吸纳视障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积极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的盲人医疗按摩岗位,兴办按摩专科医疗机构。   1.2着力提升视障人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强化视障预防、康复等服务。加强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建立视障儿童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治疗制度。   (2)提高视障人士受教育水平。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视障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将视障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视障人群受教育的权利。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扩大视障人士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加快视障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视障人士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满足视障者基本文化需求。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视障人士开放,提供设施及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组织视障人士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和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鼓励扶持视障人士参加工艺美术、书画、摄影等艺术活动和创作,培育他们的文化艺术品牌。 1.3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 完善无障碍建设相关政策,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管,对新建、改建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严格监管。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学校、社区、社会福利、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省辖市中心城区要配备方便视障人士出行的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镇化建设内容。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在公共服务行业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设语音提示、屏显字幕、盲文等系统。在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实现信息无障碍。 1.4 大力发展导盲犬培训机构,通过立法保障视障人士使用权益 导盲犬对于视障朋友来说是最好的陪伴,视障朋友生活中的各种不便利是家人最大的担心,而导盲犬正是来帮助这些视障朋友的,狗狗一直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这些导盲犬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被需要者,因此导盲犬在现在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视障人士可携带导盲犬出入所有公共场所和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导盲犬在发达国家已非常普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拥有导盲犬,35个国家设有110个导盲犬培训机构,3万多只导盲犬帮助视障人士实现独立生活并参与社会活动。现在美国有1万多只导盲犬,英国有4000多只,德国有1100多只,日本有900多只,法国有600多只,澳大利亚有500多只。 作为世界上视障人士最多的国家,我国导盲犬数量却不足70只。在国内,导盲犬出行常遭遇阻碍。北京有规定不让动物上地铁,导盲犬也不例外。而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城市,导盲犬被允许乘坐地铁。因此很有必要大力发展导盲犬培训机构,并通过立法保障视障人士的合法使用权益。 2 、社会 实现视障人士普遍小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和市场推动作用,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发展视障事业。 2.1大力发展视障慈善事业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视障慈善事业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落实针对视障慈善福利事业捐赠的优惠政策。各级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慈善资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视障慈善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为视障人士奉献爱心、提供慈善帮扶。鼓励以服务视障人士为宗旨的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在税收、资金、场地、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 2.2广泛开展志愿助盲服务 加强志愿助盲服务制度化建设,积极搭建省志愿助盲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志愿助盲服务的招募登记、管理培训、等级评定、服务评价和激励回馈机制。进一步调动助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多方整合社会志愿助盲服务资源,积极引导更多人参加志愿助盲服务。广泛开展志愿助盲阳光行动,推动广大青年助盲志愿者到基层、进社区开展助盲服务。 2.3加快发展视障人士服务产业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视障人士全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针对视障人士特殊性、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建立完善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社区服务为基础、家庭服务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视障人士多元化服务体系。 3、志愿者组织 针对志愿者组织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组建一个志愿服务体系。由社会志愿团体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高校志愿服务社团、视障人士进行沟通协作,签订相关协议。由高校志愿服务社团提供志愿者,社会志愿团体提供专业人员进行助盲志愿服务培训,视障人士制定好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安排表以及每次参加服务的人数。各个高校志愿者定期去为视障人士服务。同时,对其中服务质量高,活动效果好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志愿服务链。 在和视障人士接触时,志愿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带领视障者走路时,只须将他的手引导到你的手臂肘弯处上端,跟随你行走,不可用力拉、推。 指示方向时应用肯定的方向指示词,以利视障者辨识。 2. 带领视障者搭乘汽车时,应先告诉他汽车的基本构造,并引导他的手触摸车门的边缘,尤其是车门的高度,以免撞到额头。带领视障者坐椅子时,亦应先引导他的手触摸椅背,不可用力推他下坐。 3. 带领视障者到陌生的情境时,请沿途说明交通状况,并提示可能造成伤害之障碍物及危险地区,,他熟悉四周环境的事物,协助他建立独立的定向行动技能,弱视者无法看清招牌、路标、公车站牌的字体,必要时念给他听。 4. 安排视障者的座位时应考虑其个别视力状况及采光需要,一般而言,以中间前几排为最佳选择,但有些视障者有畏光的现象,座位应避开窗口强光的照射;有些视障者没有光觉,进入房间开灯后,请记得随手关灯,以免视障者末察觉而任其耗电。 离开座位时,请告诉邻座的视障者,以免视障者未察觉而自言自语。 5. 与视障者交谈时,用正常音量和音调表达即可,因为眼盲并不影响听力。 6.和视障者交往,只要有诚意,不必刻意回避使用视觉字眼,例如:“再见”、“待会见”等字眼。 7.陪视障者逛街购物时,请将物品的款式和价格告诉对方,给他适度的建议,但由他自行作决定。 8. 和视障者一起用餐时,请将菜单和价格念给他听,让他自己点菜,并向他说明碗筷、汤匙、杯子的位置。如果是吃西餐,可将餐盘当作时钟,依顺时针方向为他解说各种菜色的方位。 9. 如果是共吃和菜或酒席。可询间他的喜好,将各样菜肴夹一些放在他面前的盘子,让他自行取用。 10.视障者也可以欣赏电影、电视和戏剧,陪伴者可低声为视障者解说剧中情节。 4、家庭 首先,视障人士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同时也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试着自己创业,自己找工作,多和明眼人交流,让明眼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视障人士这个群体,作为家人,我们应该多理解,多帮助,多交流,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自觉投身到关爱视障朋友的行列中。 再次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复:
2017/4/12
您好!您的留言已收悉,感谢您对残疾人生活的关心关注!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各级政府格外关心关爱,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您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措施,欢迎您和各级残联沟通联系,继续关注我省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生活。